<code id="evygs"><option id="evygs"><form id="evygs"></form></option></code>
<ins id="evygs"><option id="evygs"></option></ins>
<tr id="evygs"></tr>
      1. <menuitem id="evygs"><video id="evygs"></video></menuitem>

            1. 點擊掃微信二維碼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4000-321-213

              當前位置:首頁 >

              聯系我們
              • 客服電話:4000-321-213
              • 電子郵件:sockor@hebsockor.com
              • 即時咨詢:

              工業4.0:錯過互聯網革命的大國反思

                旨在推動中國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發布之后,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6月24日成立。媒體驚呼:中國版工業4.0開啟發動機,智能制造將推動中國創新轉型。

                放眼全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下,以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創新風潮為代表,德國、美國等全球制造強國,紛紛掀起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輪產業革命。而以《中國制造2025》的啟動實施為標志,中國產業、中國經濟也開始了智能化轉型的新征程。

                正當中國工業企業略帶蹣跚地開始智能化轉身,“互聯網+”的歷史性浪潮也在敲擊著具有百年厚重歷史、內部分工極其復雜的工業大門。工業4.0、 “互聯網+”將在物料、設備、車間、工廠、企業、產業等幾乎所有層面迎頭相遇。他們的交匯點,恰恰是打開中國經濟智能化轉型奧秘的金鑰匙。

                今日起,人民郵電報《信息化》周刊推出“透視智能化轉型”系列分析與思考,幫助讀者梳理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前沿創新理念與成果,把握科技、產業、經濟智能化變革的大趨勢,更好地推動工業與信息通信業融合創新。

                工業4.0最初是德國工業和國家的最新戰略,后來此語風靡全球,被視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代名詞。

                經過數年產業界、學術界醞釀,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并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

                在德國看來,智能制造將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希望通過工業4.0 革命性的變革,升級國內的工業體系,保持其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毋庸置疑,這一戰略對全球制造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對當前仍處于粗放式發展模式的中國企業而言,的確具有“高大上”的學習參照作用,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借鑒。但也要看到,從德國工業4.0出臺的歷史背景看,也頗為被動,事出無奈,不必將其神化。

                改變生產、服務模式的工業革命

                工業4.0是基于德國高度發達的制造業、雄厚的工業軟硬件系統及高素質的勞動者的基礎上,將制造“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 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并通過物聯網與務聯網的兩網融合,以及三項集成(縱向集成、端對端集成、橫向集 成),實現一種智能化的、社會化的生產模式。工業4.0不僅會在技術創新、生產模式、服務模式等方面得到重大突破,而且會直接影響甚至改變我們將來的生活 模式乃至社會發展模式。從這點上講,工業4.0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實至名歸的。

                目的是應對威脅、確保未來

                德國為什么要實施工業4.0戰略?

                盡管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德國經濟一枝獨秀,成為歐盟最耀眼的經濟明星,但如果站在德國的角度看,實際上面臨著深深的內憂外患。

                失去的過去。德國總理默克爾指出,目前90%的創新是在歐洲之外產生,歐洲不能錯失下一代工業技術變革。默克爾同時對德國的制造業能否及時與現代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對接,保障德國制造業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表示擔憂。

                具體到企業層面。2015年世界十大科技公司榜單里,沒有歐洲公司,中國占2席。全球市值最大的20個互聯網企業中依然沒有歐洲企業,中國有4家。

                可以說,在過去的商業互聯網時代,歐洲失去了寶貴的機會。

                在制造業,德國有兩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一個是在“蠶食”他們市場的中國同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一個是可以隨時“鯨吞”他們傳統產業的美國跨界巨頭。

                近些年來,中國正成為德國傳統制造業的一個強勁對手,中國企業以高效的大規模生產、較低的成本、不斷提升的技術與質量,出口產品也不再是低端的 服裝等,而是向機床、汽車、高鐵等高附加值的行業挺進。當我們為中國企業的巨大成績驕傲的同時,對于德國而言,就是市場在慢慢縮小。

                最危險的對手:互聯網顛覆式創新

                更要命的是,谷歌、特斯拉等公司又突然殺向德國最核心的汽車制造產業。你不是有上百年的歷史積累嗎?不要緊,我直接推出電動車;你的發動機我不 用了,變速箱我也可以不用,汽車在美國人眼里,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就是個移動計算機;你最核心的發動機等技術我不用,你再好的汽車也不過是為移動 計算機所用的一個附屬機構而已。德國最核心的汽車產業面臨被顛覆的危險!

                顛覆、鯨吞,一招置敵于死地,可以將你沉淀了上百年的武功全部廢掉,讓你的這些企業從武林高手變為一個殘疾,變為一個給這些公司拎包的隨從而已。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張著血盆大口的美國怪獸們,在美國政府“再工業化”的大旗下,居然聯手了。以GE為核心,聯合了思科、IBM、 AT&T、英特爾等68家企業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企圖在技術、標準、產業化等方面做出聯合行動,幫助美國實現“再工業化”革命。在某種程度上 講,美國的再工業化革命或者叫第三次工業革命,革的就是歐洲的命,革的就是德國工業的命!

                放眼全球,德國人的未來也不那么樂觀。

                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紛紛制訂了一系列規劃和行動計劃,實施制造業回歸戰略,中國也大力推進制造強國計劃。對手越來越強壯,市場就那么大,僧多粥少,德國企業面臨的競爭就會加劇。

                同時,美國掀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等新技術層出不窮;中國正在規劃中的智能制造、數字化制造等一系列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這些對工業界來說,都是機遇,但如果德國抓不住,就又成了下一個互聯網,又會陷入被動之中。

                這是外部壓力,對德國來講,內部壓力同樣也不小。

                最無奈的軟肋:人口老齡化

                德國要再次發動工業革命,最大的內患是老齡化帶來企業競爭力的下降。

                德國老齡化程度非常嚴重,在全球僅次于日本。在德國許多制造公司中,員工的平均年齡超過40歲,年輕員工的數量在不斷下降。

                從2012年起,德國法律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將來可能達到70歲。

                在中國,很多企業工人45歲就可以內退;在德國,白發蒼蒼的70歲老人還得被迫上班、干活,這是何等的無奈!

                因為工作關系我們了解到,歐洲來的客人在中關村軟件園看到絡繹不絕的人群,幾乎每個客人都聳聳肩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這么多人!第二句就是“這么多年輕人”!仔細品來,里面除了驚訝就是羨慕。

                當我們徜徉在慕尼黑等德國城市時,大街上人流稀疏,并且很多都是老年人,這與國內熙熙攘攘的人群、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人少、老齡化嚴重的德國,企業招不到人,企業里的員工很多是高齡職工,在這種情況下,不提高自動化程度、不提高智能化程度,行嗎?

                眾所周知,在德國,勞動力成本非常高,對環境的要求也非常高,各種假期也非常多,造成了單位時間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在價格上如何與中國等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競爭?并隨著中國產品質量的提升,這種困擾會越來越明顯。

                據統計,德國約有360萬家注冊的中小企業,占德國企業總數的99.7%。德國有2100萬人在中小企業工作,占德國總就業人數的79.6%。德國有很多優秀的小企業是被世界級管理大師、哈佛商學院教授赫爾曼·西蒙稱為“隱形冠軍”的,其產品行銷世界。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些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也是實屬無奈。德國國土面積在歐洲居第七位,不及兩個廣東省大,人口不及一個廣東省多,國內 市場狹小,這些小企業從創建之初就必須面對國際市場,就必須面對國際競爭。盡管這些企業的產品非常精良,富有競爭力,但面對全球市場,因為規模小而力不從 心。

                如何將這些優秀的中小企業聯合起來,通過分散式生產實現社會化生產,形成拳頭,共同參與全球競爭,這就成為工業4.0為何在德國誕生的重要原因。

              版權所有:河北圣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石家莊市高新區新石北路368號物聯網大廈17層 冀ICP備11010991號-1 未經授權本站內容禁止私自轉載使用!